一、 對於「什麼是知識?」這個問題,自從柏拉圖以來到本世紀為止,發展出所謂的「知識三條件說」。1.試述何謂知識三條件說,到了1963年,學者葛第爾(E.
Gettier)認為此說有問題,,因此產生了所謂的「葛第爾問題」(Gettier Problem)。(2)試述葛第爾的論證主旨,以及(3)他所舉的論證實例(他提出兩個論證,現在只須舉其中任何一個即可)。
二、 有關「知覺」(Perception)的理論,在哲學史上有所謂觀念論(Idealism)、實在論(Realism),後來又發出所謂的「現象論」{英文是:Phenomenalism。注意:不是「現象學」(Phenomenology)}。現在就以大家眼前的桌子為例。當我們在知覺它時,它當然是存在的。可是,當我們所有的人都不知覺它時,它還存在嗎?試分別以觀念論、實在論和現象論點來回答這個問題,並藉此說明三種理論的主張及其困難所在。請依次回答:(1)對於上述問題之答案;(2)觀念論主張及其困難;(3)實在論主張及其困難;(4)現象論主張及其困難。
三、 試分別說明Parmenides、Berkeley、Kant對「存在」的解釋,再由此評述存在與思維之間的關係。
四、 Aristotle如何說其形上學所討論的本原(arche)的意思?又如何依此解釋實體(Substance)的意涵,並嘗試加以批評。
五、 假使我們以「行為功利主義」(Act Utilitarianism)來判斷行為的對與錯,將有那些困難?又布蘭德(Richard
Brandt)的「理想道德法規理論」(Ideal-Moral-Code Theory)能否解決那些困難?請分別論述之。